近日,一名突发脾破裂的患者被家属紧急送抵长春国文医院,医院多学科团队快速响应,依托自体血回输技术,成功从生死线抢回患者生命。
该患者意外摔倒,左侧腹部撞击硬物后突发剧痛,呼吸时疼痛加剧,且迅速扩散至全腹。起初无恶心呕吐、咯血等症状,但随病情进展,患者逐渐出现乏力、眩晕,面色苍白如纸,四肢湿冷伴大汗,家属察觉情况危急,立即送医。
影像结果显示 “腹腔内出血、脾破裂”,这一诊断意味着患者随时面临失血性休克风险。“脾破裂手术的关键在于快速止血和保障血供,患者腹腔内出血较多,若依赖异体输血,不仅可能面临血源紧张问题,还存在过敏、感染等风险。” 长春国文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怀武介绍,团队结合患者情况,决定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 通过专业设备收集患者腹腔内的出血,经过过滤、离心、清洗等步骤,将合格的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实现 “失血回输”。
患者腹腔内出血被成功控制,回输的自体血液全部安全回输,全程无需输注异体血。术后,患者被转入 ICU 观察,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目前已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在医疗过程中,输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然而,异体输血(使用他人捐献的血液)可能存在输血反应、感染风险以及血源紧张等问题。为此,医学界发展出了“自体血回输”技术,即使用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回输,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替代方案。

01什么是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是指在手术或需要输血的情况下,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经过处理后回输到本人体内。这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种:预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1.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前几周分期采集患者血液并储存,术中或术后需要时进行回输。适用于可预规划的手术,如关节置换、心血管手术等。2.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麻醉后、手术前采集一定量血液,同时补充适量液体维持血容量,手术后期再将采集的血液回输。3.回收式自体输血:使用专用设备收集手术中的失血,经过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后回输。常见于急诊手术或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情况,如创伤、大血管手术等。
02为什么选择自体血回输?
1. 安全性高:杜绝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传播风险,也避免了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反应。2. 减少副作用: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抑制或过敏反应,而自体血回输极大降低了这些风险。3. 缓解血源压力:尤其在血源紧缺时,自体血回输为患者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血液保障。4. 加快康复:自体血液更易被身体接受,有利于术后恢复。
03适用情况与注意事项
自体血回输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贫血、菌血症或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不宜采用。此外,血液回收设备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自体血回输是一项成熟、安全的技术,体现了“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医疗理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安全的用血选择。
微信扫码预约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1049号 吉ICP备202100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