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肚子不胀了,吃饭也香了!” 近日,在长春国文医院肝胆外科复查的石女士(化名),看着检查报告难掩喜悦。此前,她因肝右叶 6×7cm 深位囊肿饱受腹胀困扰,医院采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结合术中镜下超声定位技术,为其精准解除病痛,术后恢复良好且无并发症。
肝囊肿作为常见肝脏良性病变,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当囊肿直径超 5cm 或位置特殊时,易压迫周围组织引发腹痛、黄疸等问题。石女士的囊肿距离肝表面约 1.0cm,传统腹腔镜手术难以精准定位,盲目操作可能损伤血管、胆管,还会增加复发风险。
针对这类深位囊肿诊疗难题,长春国文医院肝胆外科引入术中镜下超声定位技术,实现 “精准导航 + 微创治疗” 双重突破。该技术将腹腔镜与超声技术结合,手术时通过腹腔镜通道将超声探头送入腹腔,探头贴合肝脏表面扫描,能实时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如同为医生装上 “透视眼”。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手术中,医生先通过腹腔镜观察肝脏表面,再将超声探头经穿刺套管送入腹腔,全面扫描锁定囊肿位置。超声图像上的液性暗区明确囊肿范围后,医生在超声引导下标记投影位置,沿标记小心切开肝组织,精准抵达囊肿部位完成开窗引流与囊壁处理,全程实时监测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上腹部胀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未发现囊肿复发。
此次为石女士成功手术,正是长春国文医院在肝胆微创诊疗领域的又一实践。医院始终以技术创新提升诊疗水平,通过精准医疗技术破解临床难题,为区域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推动肝脏疾病微创治疗迈向新高度。
距离肝表面较远肝囊肿的手术挑战传统腹腔镜手术处理距肝表面有距离的肝囊肿面临不少难题。一是医生无法像开腹手术那样触摸肝脏感知囊肿位置,仅靠视觉观察难以判断位置较深、被正常肝组织覆盖的囊肿准确位置;二是肝脏内部血管和胆管复杂,寻找深部囊肿时易损伤血管导致大量出血,或损伤胆管引发胆瘘等严重并发症;三是囊肿位置深,切除囊壁难以保证范围足够且彻底,增加复发风险。术中镜下超声定位技术的应用(一)技术原理术中镜下超声定位技术是将腹腔镜与超声技术相结合。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腹腔镜通道将超声探头送入腹腔,在腹腔镜视野直视下,让超声探头与肝脏组织直接接触进行扫描。超声能够实时显示肝脏内部的结构,包括肝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胆管的关系,就像给医生提供了一个“透视眼”,使医生能够准确找到深部肝囊肿的位置。
(二)优势1. 精准定位:能够准确确定距离肝表面较远的肝囊肿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避免盲目探查对肝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 减少并发症:清晰显示囊肿与周围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在手术中避开这些重要结构,显著降低了出血和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 提高手术效果: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切除囊壁,保证切除范围足够,有效减少囊肿复发的几率。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