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国文丨生死博弈中的柳叶刀锋芒——国文医院胸外科完成高难度肺癌手术纪实
- 全院 > 品质国文 阅读:47 次
当CT影像显示左肺动脉旁肿大的淋巴结与血管紧密缠绕时,手术室内的心电监护仪仿佛同步敲响了警钟。这是57岁肺癌患者张先生(化名)抗癌路上的至暗时刻,也是国文医院胸外科团队面临的技术巅峰挑战。
该患者确诊肺鳞癌时已属局部病灶已发生进展,CT显示原病灶由2.9cm增长到3.2cm,肺门区淋巴结紧贴肺动脉分支,左肺门淋巴结呈融合状生长。更棘手的是,患者3个月前突发脑梗塞,新辅助化疗的常规方案因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被迫中止。这不仅考验着医者的专业判断,更叩问着生命至上的医道初心。
“患者的呼吸功能必须优先保全。”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胸部肿瘤中心主任、现任国文医院院长、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在术前讨论中反复强调。面对患者因脑梗病史抗拒化疗的特殊诉求,运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进行多次手术推演,最终确定采用国际前沿的血管/气管双成型术式。这种将肺解剖性精准切除精度进一步提升至亚毫米级的技术,根据《胸外科年鉴》中掌握此项技术可以将局部晚期肺癌的根治切除率提升至68%的突破性术式。
手术台上,无影灯照亮的是现代医学与死神博弈的战场。正如术前判断的那样,患者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肺动脉旁的淋巴结。常规手术方法根本无法实现切除,强行分离更是容易造成大出血。但杨跃院长没有丝毫退缩,当分离钳触及肺动脉分叉处时,毫米级的操作容错空间让空气骤然凝固。杨院长执刀的手稳如磐石,在直径不足2毫米的血管间隙中,以显微外科级的精细操作完成淋巴清扫。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场历时3小时的复杂手术,成功保留了左下肺叶功能结构,呼吸功能并未受到特别影响,最终实现根治性切除与功能保全的双重胜利。
“从三维影像规划到多模态术中监测体系的建立,我们构建了全链条精准外科解决方案。”院长杨跃表示,科室历经多年临床治疗,已形成涵盖血管重建、淋巴清扫等核心技术的系统化手术方案。其中,血管-淋巴联合术式在复杂肺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临床优势,使既往难以根治的局部晚期病例获得突破性治疗效果。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患者带来生机,更推动着胸外科手术向更高精度的治疗阶段迈进。
在这场生死竞速中,国文医院用技术实力诠释医者担当。当患者带着平稳的生命体征转入普通病房时,窗外破晓的天光正漫过监护室的玻璃——这束穿越生死界限的曙光,既映照着胸外学科的精进之路,也为更多深陷困境的肺癌患者指明了新的希望。
医院官网:int.gwmc.cn
企业邮箱:info@int.gwmc.cn
医院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芳草街与康宇路交会

吉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