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养心肺,别忘了这四件事
- 呼吸内科 > 科普 阅读:813 次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些中医理念可谓深入人心,每到了换季的时候,养生达人们就会参照这个原则行动起来了。
按照这些老话养生当然没错,但如果只执着于这几句话,就可能忽视其他问题了。盛夏已过,秋季来临,秋天气候变化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收”的状态,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注重养“心”精神调养是秋季保健重点。
夏去秋至,寒来暑往,人们首先感知到的就是气温的变化,而初秋最大的特征是昼夜温差变大,中午艳阳高照,仿佛夏日,晚上却让人觉得凉凉的秋意。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气温的变化感觉很是明显。夏季气温高,很多心血管患者的血压也自然下降,于是到医院让医生减少了用药量,甚至停止了某些药物。
但到了秋季,气温开始下降,这时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会遇冷收缩,甚至因此痉挛,血压开始回升,心衰、心肌缺血等疾病都紧跟其后,所以一到这个季节心内科医生往往感受到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
秋季“养心”这4件事别忽视
不要盲目“秋冻”
很多人奉行春捂秋冻的养生理论,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却是十分危险的,一旦着凉或感冒,很容易诱发疾病,甚至出现并发症。
最好的办法是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比如初秋时节外出,白天出门最好也带着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及时去医院复查
心血管疾病是慢病,需要长期随访,调整用药或治疗方案。入秋后,最好再去医院,检查血压等指标,调整用药。
尤其是已经出现头晕、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养心也别忘了润肺
秋季干燥,很多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不适,这些也可能间接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饮食中加入莲子、百合、梨等食物,缓解秋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保持良好的心情
秋季万物凋零,难免有伤春悲秋的表现,坏情绪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建议患者可以在天朗气清时外出适当活动,开阔心胸。
一个人如果心性不佳、心绪不宁,势必吃不香睡不甜,心慌气躁,心惊胆战,极易导致心力衰竭。还能谈得上健康吗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int.gwmc.cn
企业邮箱:info@int.gwmc.cn
医院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芳草街与康宇路交会

吉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